胡奇才中将是我军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将领,他出身于红四方面军,以勇猛善战著称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铁血战将最初是从政委岗位成长起来的。在他担任团政委期间,曾因一个同音地名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危机,这段经历充分展现了战争年代的紧张与残酷。
1935年6月,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惊险万分的事。当时红一、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下胜利会师后,红4军军长王宏坤下达了一道重要军令:命令11师33团立即从茂州出发,经雁门关过铁索桥,执行阻击敌人的任务。这道命令是通过电话传达的,当时33团驻扎在城外,由团政委胡奇才接听电话。
军长的命令看似明确,却暗藏着一个致命的细节:在茂州附近有两个发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地点——沿江而上是雁门关,顺河南下则是燕门关。就在胡奇才想要确认具体地点时,电话线突然中断,通讯兵已经撤线了。这个小小的通讯意外,为后续的危机埋下了伏笔。
展开剩余59%面对这个突发情况,胡奇才与团长张昌厚商议后,决定派人进城核实。然而在黄昏时分率部出发时,两人却都忘了确认行军路线。部队一路急行军到天亮,胡奇才突然发现不对劲:铁索桥在哪里?询问当地老乡后,他们才惊觉早已错过茂州,竟然快要到达汶川的燕门关了!
更糟糕的是,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发现33团失去联系后勃然大怒。当他通过其他部队得知33团走错方向时,在电话中怒斥:我要杀你的头!面对首长的雷霆之怒,胡奇才挺身而出接过电话,坚定地说:要杀头就杀我的头,与张团长无关。
王树声当即命令胡奇才立即带队返回茂州,并严厉警告:路上要注意防空,如果让飞机炸死了人,我让你胡奇才赔命!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,红军通常选择夜间行军以躲避敌机。但这次,胡奇才和张团长不得不冒险白天急行军。果然,途中遭遇敌机轰炸,炸弹将地面炸得地动山摇。幸运的是,全团官兵竟无一人伤亡,这简直是个奇迹。
当33团终于赶回茂州时,胡奇才和张团长立即前往总指挥部请罪。刚进门,王树声就命令警卫员:卸下他的枪,送交通队关起来!所幸这次失误并未造成实际损失,敌人也没有出现在燕门关。在军长和师长的求情下,王树声最终释放了胡奇才。一个月后,胡奇才官复原职,调任12师35团政委。
二十年后,王树声和胡奇才在武汉重逢,谈起这段往事时,王树声感慨地说:那时候有些野蛮啊!胡奇才则诚恳地回应:我们那时候年轻,做事也不太认真。要不是那次你要枪毙我,我还真改不了那粗心的毛病。战争年代一切都难说,粗心大意害了多少人的命啊!我应该感谢老首长!
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被详细记录在陈冠任所著、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《战将: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》一书中。该书作为军事题材的畅销作品,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将领们的真实故事,让后人得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细节。胡奇才将军这段经历,既展现了他勇于担当的品格,也反映了战争年代军事指挥的艰难与残酷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