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,素有虎军之称。这支英勇善战、敢打敢拼的部队在华东战场上屡建奇功,经历了多次重大战役的洗礼。纵队司令员王必成将军作战勇猛,被官兵们称为王老虎,是华东野战军著名的战将,与叶飞、陶勇并称为粟裕司令员麾下的三员猛将。在这支英雄部队的发展历程中,曾先后有三位杰出的参谋长辅佐王必成将军指挥作战,他们分别是杜屏、皮定均和赵俊。
首任参谋长杜屏同志190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(今望城县)一个书香门第。他的姐姐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之一,在姐姐的革命思想熏陶下,杜屏很早就接受了进步思想,毅然投身革命事业。在红军时期,他历任前敌总指挥部特务团连长、副营长等职,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指挥经验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杜屏被调往新四军工作,先后担任新四军教导总队第七队队长、第二支队教导队队长等职务。皖南事变后,他临危受命,出任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参谋长兼第二军分区参谋长。1942年起,杜屏开始从事军事教育工作,担任抗日军政大学九分校教育长、副校长兼教育长,协助校长粟裕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。解放战争时期,杜屏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参谋长、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等职,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,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
展开剩余58%第二任参谋长皮定均将军1914年生于安徽金寨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战功赫赫的将领。1955年授衔时,原本拟授少将,但毛泽东主席在审阅授衔名单时,特别批示皮有功,少晋中,将其军衔提升为中将,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其战功的肯定。皮定均将军最著名的功绩是在中原突围战役中,他率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成功掩护主力部队突围,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战例。皮定均早年参加红四方面军,历任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、团长等职,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、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。抗战时期,他先后担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、太行军区第五、第七军分区司令员。1944年奉命组建豫西抗日游击支队(第一支队)并任司令员,率部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。解放战争初期,皮定均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,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完成掩护任务后,率部突破国民党军层层封锁,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。此后他担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,后历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副军长、军长,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。回国后任福建军区、福州军区副司令员。
第三任参谋长赵俊同志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(今红安)一个革命家庭,父母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。在家庭影响下,他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少先队,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。赵俊经历了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、西征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,在长征中三过雪山草地,并随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,经受了严峻考验。在西征途中,赵俊曾任红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参谋兼特务营营长,当时的团长就是后来威名远扬的陶勇将军。抗战时期,赵俊在新四军任职,解放战争期间出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参谋长,为部队的作战指挥和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